构筑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点击数:348 | 发布时间:2025-01-24 | 来源:www.chiyuhangkong.com

    永春是传统农业大县,农业仍是永春经济的要紧支撑,新农村建设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要紧内容,也是永春达成中部崛起的要紧突破口。但,目前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需要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本文将以科学进步观为指导,致力于构筑县域金融服务支撑体系方面进行前瞻性探讨,以最后达成新农村建设目的。

    1、永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近况

    据统计,永春县农业、乡镇企业和农副商品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42.9%降低到2006年的32.06%,至2006年底,全县农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25.96%。

    1、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概况。现在,永春县农村的合法金融组织,除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还有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2004年,农业进步银行撤掉后,现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形成了商业金融与合作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格局(见表1)。

    2、农村金融需要及满足状况。据专家估计,建设新农村在将来15年内平均每位农民需要投资约为1700元到4900元,以此类推,按永春县53万农业人口计算,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缺口将在9.01亿元至25.97亿元之间,巨大的资金需要为拓展农村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农民和农村企业从合法途径获得的信贷支持还是不够的,一定量上抑制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扩大再生产,问卷调查显示,百户乡村企业信贷资金满足程度为四成,而千户农户10万元以上的大额信贷资金满足程度不足一成。从结构上来看,农业银行支农贷款比重由2002年的44.71%降低为2006年的2.57%,而农信社的比重则由55.29%上升为97.43%,农信社已成为发放支农贷款的主力军。

    2、现行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

    以科学进步观审视目前永春县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瓶颈主要体目前经济金融互依存度低,县级金融机构因很多撤并而呈萎缩之势,金融商品和金融服务类型单一,农村经济进步与金筹资源供给不相匹配。农村金融的“边缘化”,正在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1、农村金融组织功能存在缺点。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纷纷退出县域市场转向大中城市、大中型企业和优势行业,信贷资金集中调度,贷款权纷纷上收,这致使县域金融中信贷规模逐年萎缩。而且,现在农村的电子互联网远远落后于城区,农村信用社基本上只有简单的存贷款、结算业务,现代商业银行的革新业务基本未延伸至农村金融市场。

    2、“一社难支三农”。2006年,农村信用社净增各项存款2.05个亿,当年其净增贷款1.9个亿,新增存贷比达到了93%,在资金满负荷运用的状况下,还只能满足农户小额贷款及部分基础设施投入,对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资金需要,只能力不从心。因此目前现行的农村金融规范安排,农村金融面临“边缘化”,信贷资金投入紧急不足,不利于金融支持农村经济进步的客观需要。

    3、金融支持面临收益性障碍。目前农村信贷满足程度与农业生产规模效益不相称,2002-2006年,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分别达2.99亿元,4.09亿元,5.17亿元、5.95亿元和7.07亿元,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比由2002年的16.9%提升到2006年的25.1%,但同期每百元农业贷款达成的农业总产值却分别为424元、334元、310元、289元、254元,单位贷款创造的比较收益不断下滑,相应抑制了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意愿和投放成效。

    4、农业保险改革刚刚启动,“三农”经济缺少风险补偿机制。福建是自然灾害高发省份,永春农业进步易受台风、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大体上,农业保险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政府组织难、保险公司经营难、农民缴费难的“三难”问题尚未得到非常不错解决。

    3、构筑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体系若干考虑

    因为农村金融改革的复杂性、反复性和特殊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角逐不充分、服务功能不强的问题一直较为突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亟待进行重新构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新体系,这为农村金融改革指明了方向。

    1、合理规划网点布局,引导错位充分角逐。一是在充分发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体功能的首要条件下,以引入角逐机制、改变农村金融服务为目的,加快打造“覆盖全方位、适度角逐、分工合理、角逐充分、功能健全、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新体系。二是进步商业金融要结实确立“错位角逐、优势互补、一同进步”的原则。农业银行应当将网点布局主要定位为城区和大集镇,依托其系统、互联网、结算优势,重点支持商业化程度高、资金需要量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村镇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县域以上工商企业。在经济较为发达或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引导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进入市场,形成商业金融充分角逐、提高服务的好格局。对经济欠发达区域,商业银行不适合盲目跟进,竞相争夺稀缺的金筹资源,以致导致过度性角逐,影响当地金融稳定。三是新型金融机构的设立需要科学规范,不可盲目冒进,以致酿成不应有些风险。从当前情况来看,主如果选择在经济相对落后、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紧急不足的区域进行。新的金融机构的设立特别应该注意发挥各自特征和优势,确立不同市场定位,努力防止商品服务同质化、顾客群体同一化倾向。民营银行要以在经济薄弱区域拓展小额农贷业务为主。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后,可以开办小额农贷业务,拓展资金互助合作,发挥对合作金融和商业金融的补充功能。

    2、依据农户和企业的多层次性,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恩格尔系数标准,农村居民户可分为贫困户、温饱户、小康户和富裕户;根据农村经济运行规模形态,有从事农商品加工的规模以上的龙头骨干企业、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种植农户等。收入和经济规模的差异性势必需要多层次、多种类的金融机构提供特质不一样的金融商品,构建功能健全、分工合理、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角逐性的多层次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一是在肯定范围内允许并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恩格尔系数在0.6以上的农村贫困户,生产和生活资金缺少且无抵押物,资金需要量小、零散,风险高,除去政策性扶助以外,只能通过亲朋好友之间带有互助兴质的借贷方法满足其少量的资金需要。二是积极推进小额信贷机构、农村典当业的进步。恩格尔系数在0.5-0.59之间为温饱户,虽然是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谋求进步,虽然有肯定抵押物但风险还是比较高,从比较大的商业性金融机构获得资金需要的困难程度大。因此,对温饱户、小规模的个体工商户与微型农企,可以通过进步小额信贷机构、农村典当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三是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打造角逐性商业金融机构。对恩格尔系数在0.4以下为小康或富裕户、规模以上的龙头骨干企业和乡镇企业可以通过角逐性的金融机构来满足他们相对多元化的金融需要。鼓励这类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城镇化等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允许基层信用社自主决定是不是组成联社、合作银行或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进行民营资本参与试点;在以资本充足率为监管核心的基础上减少农村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准入的门槛,加强新金融机构进入的牌照发放;把国有商业银行撤出的县级分支机构重组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充分借助这类分支机构的相对较好的职员素质和经营互联网。

    3、拓展农村保险市场,为农业生产云筑网。各保险机构要结合农业生产实质和地方特征,不断革新业务品种,推出合适农户种植、养殖特征的保险业务,并加强宣传力度,使农户知道投保的意义和所产生的收益,增强农户的投保意识。政府对涉及农户种植、养殖业方面的保险应给予肯定的补贴和支持,对一些特困户等弱势群体加强补贴力度,从而推进农村保险市场的飞速发展。

    4、培育好的政策环境和适合发挥政府有哪些用途。打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其中,构建可以在角逐的基础上为农户和微小企业提供零售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体系,是农村金融革新的重点。缘由在于:可以整理县域金融存量资源,发挥现有金融机构有哪些用途;改变县域金筹资源增量配置结构。以国有大型为主的正式的金融规范安排,很难适应农户经济为主的小规模筹资需要。与农户和农村微小型企业信贷需要特征相适应的农村金融机构,更多的应该具备地方性、地区性、小型化、草根性、非正式性等特征。因此,构建地方性、地区性、小型化、草根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是解决现在农村金融市场供应求购矛盾的最好选择;可以通过立法形式将商业银行推入农村金融市场,或是促进商业银行业务革新和顾客群体下移,增加商业银行在县域内的资金供给;要强化政策性金融机制;以私有、非正式为原则,探索改变增量结构的路径。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